2025-08-2661
在“雙碳”戰略驅動下,鋰電產業作為新能源賽道的核心引擎,正以驚人的速度向規模化、高端化邁進。然而,產能擴張與環境約束的雙重壓力下,生產過程中廢水及母液的鉈污染治理,已成為行業綠色轉型的關鍵課題。
鉈作為劇毒重金屬,其毒性遠超鉛、鎘等傳統污染物,對生態環境與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。如何實現鉈的高效去除與穩定達標,同時平衡治理成本,是鋰電企業亟待解決的環保命題。
傳統工藝之困:水質波動下的“加藥困局”
鋰電廢水及母液的鉈污染治理,傳統工藝多依賴化學沉淀法。然而,實際生產中,廢水鉈離子濃度波動劇烈(典型范圍20-2000μg/L),受原料純度、生產工藝波動、母液回用比例等因素影響,水質穩定性較差。
常規沉淀工藝的核心依賴加藥量與進水鉈濃度的精準匹配,但面對如此寬幅的波動,傳統加藥系統難以動態響應:
——若加藥量不足,易導致出水鉈超標,觸發環保處罰風險;
——若加藥過量,則造成藥劑浪費,推高運行成本。
這一“兩難”困境長期制約著鋰電企業的環保合規性與經濟效益,成為行業綠色發展的“卡脖子”問題。
資料圖
技術破局:科海思除鉈解決方案——精準捕捉,穩定達標
針對鋰電廢水鉈污染治理的復雜性,科海思依托樹脂應用與工藝優化,推出基于選擇性功能樹脂的鉈去除解決方案,為行業提供了兼顧效果與成本的技術路徑。
核心技術原理:
方案以對鉈具有高選擇性的專用樹脂為核心,通過離子交換的選擇性吸附機制,在復雜水質條件下精準捕捉鉈離子。
相較于傳統沉淀法對水質波動的敏感性,該樹脂憑借材料特性,可在鉈濃度大幅變化時保持穩定吸附性能,有效規避了加藥系統的“滯后性”與“不匹配”問題。
工藝流程資料圖
具體工藝根據項目實際情況而定
技術優勢解析:
1.高效去除,穩定達標:經工程應用驗證,該樹脂對鉈的去除能力突出,尤其耐受鋰電行業典型高鹽水質(如碳酸氫鋰、硫酸鋰、硫酸鎂等)及較高pH環境(不受氫氧根干擾),產水鉈濃度可穩定控制在0.1μg/L以內,顯著優于行業嚴苛的排放限值(如《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》GB 31573-2015規定的總鉈≤5μg/L),為企業提供可靠的達標保障。
2.吸附容量大,周期更長:樹脂飽和吸附容量達100g/L,較傳統吸附材料提升數倍,有效延長了吸附周期,減少再生頻率。
3.運行成本優化:因吸附周期長、再生效率高,僅需少量酸堿用于樹脂再生,大幅降低了藥劑消耗成本;同時避免了傳統工藝中過量加藥導致的資源浪費,綜合運行成本顯著低于行業平均水平。
4.智能適配,操作便捷:配套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可實時監測進水水質,動態調節運行參數,確保處理過程穩定可控,降低人工干預成本。
資料圖
場景適配:精準覆蓋鋰電核心生產環節
目前,科海思鋰電行業廢水及母液除鉈解決方案已在鋰電陽極材料生產、碳酸鋰/硫酸鋰加工等典型場景中實現工程化應用。這些場景廢水成分復雜(含鋰鹽、酸/堿、有機物等),鉈離子來源多樣(如原料帶入、生產設備溶出等),水質波動特征顯著。
科海思方案通過穩定的處理效果,成功幫助企業解決了傳統工藝難以應對的動態水質挑戰,為鋰電前驅體、正極材料等關鍵環節的清潔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撐。
在鋰電產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,環保治理已從“被動合規”轉向“主動賦能”。科海思以選擇性樹脂技術為核心,不僅為鋰電廢水鉈污染提供了高效、穩定的解決方案,更通過降低運行成本,推動企業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。
未來,隨著技術的持續迭代與應用場景的拓展,科海思將繼續深耕工業水處理領域,為更多行業的綠色轉型注入創新動能。
了解工藝詳情或相關案例
請掃描下方二維碼
技術熱線:400-838-81514